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目前赛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由北京建筑大学通用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与凌云光全资子公司元客视界组建的“驰稳”战队在此次盛会上参与了“灵机一动“表演赛和单机舞比赛,带来了精彩的中国鼓《龙的传人》表演和单机舞蹈秀《what makes you beautiful》。值得一提的是,“驰稳”战队运动员-于程程担任了本届大会会旗手,作为武术爱好者的她参加了“灵机一动”项目的设计和排练。
展开剩余83%“驰稳”战队从实验室走向竞赛赛场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标志着运动捕捉技术应用到类人长序列动作模仿学习取得了关键突破。
01. 高校引领的具身生态革命,训练场的乘数效应
北建大通用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以真实场景模拟为基础,配备了人形、四足、仿生、机械臂、轮式、协作等适配多场景的机器人集群平台,通过机构建多场景训练全面提升机器人作业适应能力。元客视界作为核心技术支持单位,以FZMotion动捕技术为基座,同北建大一起构建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人机协作、微操实训、环境交互等,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在建筑、医疗、工业等应用场景实现技术闭环。
动作捕捉赋能训练场全要素
作为机器人训练系统的核心基座,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以亚毫米级精度(0.1mm)捕捉人体和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机器人动作控制优化提供参照标准,可以支撑人类动作向机器人的1:1复刻,通过记录机械臂关节位姿和视觉信息,结合模仿学习算法实现复杂任务自主化,也可以通过人体运动映射到外骨骼机器人,记录末端灵巧手细微动作,加速动作学习,提升精细操作的成功率,同时面向建筑巡检、医疗救援等场景构建产业化验证平台,推动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的双向闭环。
02. 从实验室到竞技赛场,训练场的“硬核基因”
元客视界基于FZMotion运动捕捉系统开发的机器人模仿学习解决方案,为北建大G1战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关键支持,该方案构建了完整的从感知到执行的技术闭环,给G1装上一个"数字小脑",使其能够快速学习并精准复现人类的复杂动作技能。
通过动作重定向技术解决了人体与机器人关节比例差异的难题,这一过程结合了运动学适配与动力学优化:
首先采用运动捕捉技术精准采集人体长序列复杂动作,随后利用逆运动学(IK)算法将人体关节数据映射到机器人URDF模型,解决二者肢体比例差异
同时基于机器人质量分布、关节扭矩限制进行动力学优化,调整动作幅度和速度以避免失衡或超负荷
经过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机器人运动轨迹和关节角度解算,不仅突破了长序列动作的泛化性限制,还通过结合世界模型的物理常识预训练,使机器人动作符合人体运动美学,还能兼顾机械系统的物理特性,最终转化为机器人可执行的精准指令,实现更自然灵巧的人机协。
在Isaac Gym仿真环境中,通过数万次仿真训练攻克Sim 2 Real技术难关,仿真引擎充分考量机器人本体质心、重心及地面摩擦系数,消除虚拟与物理世界的差距,使机器人即使执行舞蹈编排、空翻或高速奔跑等高动态动作也能保持仿真到本体迁移的高成功率。
进一步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优化运动轨迹与关节角度解算,并引入世界模型的物理常识预训练,既突破了长序列动作的泛化性限制,又使动作符合人体运动美学且兼顾机械系统物理特性。
最终通过强化学习微调验证结果,将1分钟动作的开发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1周,实现自主行动能力与自然灵巧的人机协作,形成独特的技术壁垒。
当北建大“驰稳”机器人战队代表国内首个落地的高校训练场在国际赛场完成历史性技术亮相,标志着北建大通用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正将以动捕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创新技术扎根应用,链接产业伙伴,打造专业化的课程设计,通过30多个实战场景库打通实验室与产业痛点,培育驱动具身产业创新与落地,为机器人产业开辟从实验室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新路径。
发布于:北京市可靠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